球王马拉多纳去世

俄罗斯RT等多家外媒刚刚称,阿根廷媒体报道说,阿根廷足球传奇巨星迭戈·马拉多纳在家中因心脏病发去世,享年60岁。

截至发稿前,阿根廷足协以及马拉多纳家属尚未证实消息。

马拉多纳“上帝之手”

稍早前,阿根廷《号角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1月25日,阿根廷足球巨星迭戈·马拉多纳因心脏骤停在家中去世,享年60岁。

此前,马拉多纳因检查出颅内血肿,本月3日在一家私立专家诊所进行了紧急手术,11日出院返回家中继续治疗。

求求你,别在景点拍裸照了

互联网时代,一个人要想出名,简直太容易不过。

在社交网站上,美妆主播、时尚博主、还有天马行空的搞怪拍客,那叫一个层出不穷,各个都拥有十几到几十万的粉丝。
但也有一些人,为了走红、为了从中“脱颖而出”,开始不择手段。

01.切诺贝利核电站:曾经的人间地狱,如今的拍照圣地
这是23岁俄罗斯模特罗切娃,在其个人社交网站上晒出的一张照片。
画面中的她,解开身上防毒服拉链,露出赤裸的上身与内裤。

照片的拍摄地显示为切尔诺贝利,她本人也因为这张照片的定位而备受网友们指责。
那么,切尔诺贝利到底是什么地方?
世界上,经历过核污染的地方有3个,广岛、长崎、切尔诺贝利。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人类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代价最为巨大的核泄漏事故……
这次灾难所释放出的辐射线剂量,是二战时期爆炸于广岛的原子弹的400倍以上!导致数十万居住在周边的居民,被迫撤离家园。
切尔诺贝利,成为了一座充满伤痛和死亡的“鬼城”。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之后出生的畸形儿
然而,在某些人眼里,越是让人不寒而栗的历史,越能激发人们对其深深的迷恋和好奇。曾经埋葬了无数生命的切尔诺贝利,居然变成了新的ins网红打卡地……

健身达人靠在破旧的公交车上,低头含笑,俨然一副岁月静好的样子。

颓废青年拿一瓶啤酒,坐在禁区上,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是切尔诺贝利最靓的仔。

当然,真正的“勇士”还得是模特罗切娃那样,不着一片衣物,像一块自告奋勇的活性炭,向空气里剩余的辐射宣战。

这些照片,不仅受到了网友的怒骂,就连曾还原切尔诺贝利核灾难的影片《切尔诺贝利》的编剧Craig Mazin也忍不住发声:
“我想说,如果你真的执意要去旅行,一定要记得,那个地方曾经发生了很严重的灾难。
请注意你的举止,尊重那些曾遭受过噩梦和为此牺牲的人。”

02.胡夫金字塔:夜晚偷爬金字塔,只为拍色情短视频
很多人去埃及,为的就是一睹“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胡夫金字塔。
我们相信,这其中绝大多数人都怀着一颗敬畏之心,但也不乏有一些“动机不纯”的人。
来自丹麦摄影师Andreas Hvid和他的一名女性友人,就在埃及的胡夫金字塔上进行了一段“裸体艺术”的创作——拍下了一段“色情视频”。

事后,他把拍下的视频和照片传到了社交网络,顿时引起轩然大波,还登上了CNN的头条。
这段总长近3分钟的视频,记录了他们趁着夜黑风高,攀爬金字塔的过程。

登顶之后,摄影师和女伴还拍了张合照,当镜头转而对向城镇的点点灯光,女子就静静站在那里,眺望着远方,那一幕极富美感。然而就在此时,正眺望着远方的女子突然伸出双手,径直脱去了上衣。
据CNN报道,脱去衣服的不仅是这名女子,在视频结尾,两人都赤身裸体地相拥在一起。

后来,该摄影师还上传了这段视频,命名为“胡夫金字塔顶的裸体艺术”,并配了一段文字:
“今年11月下旬,我和一位朋友攀登了吉萨大金字塔(又名胡夫金字塔)。由于害怕被周围的警卫发现,我并没有把暗中徘徊的那几个小时拍下来。”

看得出来,对于这次不仅“成功登顶”,还完成了拍摄裸照的“壮举”,Andreas Hvid很是满意。
不过网友们却并不买账,认为他这种行为玷污了这个伟大的历史遗迹。
而《今日埃及》的报道中,更是直接将这段视频称为“色情视频”,并且严词声明在埃及攀登金字塔是违法行为。
03.故宫博物院:珍贵的历史遗迹,成了裸模摆拍的道具
类似的事情真的是层出不穷,就连我们的故宫博物院也未能幸免。
2015年,一位名为“WANIMAL”的网民在自己的社交网站上发布了一组在故宫博物院内拍摄的不雅照片。

照片中,一位女模特全身赤裸地站在洁白的殿阶下,摆出种种造型。
其中一张照片中,女模特若无其事地骑坐在螭首上,双脚踮地,尺度之大令不少网友咋舌。

对于该摄影师的行为,绝大多数网友是不能接受的,“故宫代表了中国文化,在如此庄重的地方拍摄裸照,是对几千年中国文化的亵渎”。
但该摄影师表示,自己之所以选择在故宫创作,不是因为要侮辱它,“而是因为我认为前朝宫殿历史积淀充满力量,我希望它能与人体有足够强烈的对比。”
“拍裸照,完成创作不是什么新鲜事,我在故宫允许活动的范围内避开游人拍摄,并不想影响所谓的老人和儿童。”
他还无奈表示“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引发众多粉丝跟帖声援。

不可否认,艺术创作,经常是想常人之不敢想,为常人之不敢为;艺术家们的脑洞,也总是突破天际,让普通人难以参透其高深。
但这并不代表,所有“裸露自己,表达天性”的事件,都能用“艺术”一笔带过。

的确,裸露、拍照是个人的自由,但也要因时、因地而分。
在公共场合发生的,且完全不顾及当地的文化、历史环境,这无疑是对当地文化、人们感情的一种破坏。
04.不雅照频出是侮辱?还是艺术?
不管是处于“想红”,还是处于对“艺术”的追求,在我看来,这些都是不尊重他人、不尊重历史的行为,荒唐至极。

但就是这样荒唐的事情,却极其符合互联网传播的规律:
“人类的基本需求是自恋,互联网的奥义是参与感,甭管从哪起飞,落点永远都是我到底能跟这事儿扯上什么关系。
何况,多年前,那些踩着奥斯维辛集中营前面的轨道枕木表现岁月静好的游客们,已经告诉了你,多凝重的故事,也终会被无辜又无知的人类,消解掉其本来的意义。”

哪怕你是以“艺术”的名义,标榜自己“自由”,在公共场合发生,且完全不顾及当地的文化、历史环境的情况下拍摄裸照,也是不合适的。
拍这些照片,并不会显得你多有趣,相反,只会放大你的愚昧无知。

越优秀的人,越让人舒服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与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

有的人短暂相处就想彻底远离,有的人交往越久越让人心生好感。

归根结底,不过是因为每个人的处世方式不同。

01作者@武小五讲过一个故事。

有一年冬天,书友刘群买了条羊毛围巾,原价750元,赶上搞活动打折,最后只花了280元就买到了。

她高高兴兴地围着去上班,办公室里的几个同事都说很漂亮。

可是同事赵婷上前摸了摸对她说:“你肯定上当了,真羊毛不会这么软,也不会这么便宜,我前几年买过,上千呢。”

刘群笑笑说:“无所谓,自己戴着舒服就行了。”

旁边的几位同事也附和:“对呀对呀,自己感觉舒服最重要。”

第二天上班,赵婷得意地告诉刘群:“我的感觉还不错嘛,你那条围巾是假的,我昨天拿了围巾上的几根线,回家用火烧了烧,果然是假的。”

更过分的是,她还不依不饶地强行“科普”,真正的羊毛是怎么样的。

刘群回了她一句:“一条围巾不管真的假的,我戴着高兴就好,非要把别人的好心情弄糟你才满意吗?”

最后,两人闹得不欢而散。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生活中那些人缘差的人,大多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从来不考虑别人感受。

言谈中喜欢占上风,办事时喜欢为难他人。

可是却忘了,让人不舒服,是自己修养不够。

02有一句话说:“越是优秀的人,越懂得舒服地待人。”

对此,我深以为然。

在知乎上看过一段分享,觉得甚是暖心。

有位老板开了一家饭店,自己平时不怎么去。

有一回朋友给他打电话,说他们在饭店的包间里,让他过来一起聚聚。

那位朋友只说了包间的位置,却没有说包间号。

他走进了一间包间,刚把门打开就发现走错了。

里面的客人已经结账走了,有个服务员正在吃客人剩下的饭菜。

他刚要扭头走,那个服务员看见老板进来后愣住了。

他立马说了一句:“来,给我拿双筷子,别人又没咬,干干净净的倒了浪费!”

然后他们俩就在包间里吃起来了。

那位服务员至今还在他店里上班,工作很卖力,年纪轻轻已经是领班了。

试想一下,如果老板看见了那一幕,直接转头就走,又或者是对服务员数落一番。

想必这件小事,就足以让服务员难堪许久。

可是他的临机反应,却暖心地维护了对方的自尊。

古语有言:“君子如玉,触手可温。”

越是优秀的人,越懂得心怀悲悯,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他们内心温柔而细腻,懂得适时地化解别人的尴尬。

他们见过真正的大世面,却总是发自内心地体谅别人。

随着阅历渐深,逐渐明白,让人舒服,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03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让人舒服的人,从来都不简单。

想起曾经看过的一个故事。

一家百货商店里,来了一位衣着简朴的老太太,浑身湿透躲进来避雨。

所有的售货员都不愿意搭理她,只有一位小伙子关切地问道:

“夫人您好,能为您做些什么?”

老太太觉得借别人的地方躲雨,有点不安:“不用了,我躲一下雨马上就走。”

小伙子看出了她的难堪:“夫人,不必为难。我搬了一张椅子放在门口,您安心休息就好了。”

两个小时后雨停了,老太太要了小伙子的名片离开了。

几个月后,这个小伙子获得了一个机会,他被指定代表这家百货公司和另一家大的家族公司洽谈业务,利润巨大。

后来才知道是一位老太太给的机会,这位老太太不是别人,正是美国亿万富翁“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母亲。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人生在世,自己活得舒服最重要,何必理会别人?”
“所谓的让人舒服,不过是圆滑世故,讨好了别人,委屈了自己。”殊不知,温柔待人并不意味着卑微讨好,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善良。

让人舒服也不是委屈自己,而是一个人的软实力。

很多的机遇和人缘,恰恰是因为我们温柔待人而吸引来的。

懂得让人舒服的人,人生之路会越走越宽。

04如何让人舒服?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在《情商》中说:“你让人舒服的程度,决定着你所能抵达的高度。”

越是优秀的人,越懂得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给予别人如沐春风的舒适感。1. 给别人留一份尊重

孟非主持的《新相亲大会》中,有一名女嘉宾条件很优越。

她不仅颜值高,拥有双学位,还多才多艺,性格也很好。

与她相比,现场的男嘉宾都黯然失色。

然而女嘉宾的父亲,在现场说了这样一句话:“今天,没有一个家庭让我心动。”

孟非提醒这位父亲,要尊重其他家庭。

没想到对方变本加厉,打破常规跳出来阻止:“一个都不要选!”

他的一番话,让男嘉宾们自尊扫地,也让场面变得十分尴尬。

这位父亲优越感爆棚,可是现场的观众都给他投去了嫌弃的目光。

通过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只能在无形中暴露自己的无知。

层次越高的人,越懂得尊重别人。

不该说的话别说,踩人自尊的事别做。2. 适时地帮他人解围

有位作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她主持一场活动,原本想邀请现场嘉宾讲两句。

结果一个口误,把“讲两句”说成了“讲两字”,她一时之间有些尴尬。

但是嘉宾不紧不慢地接过话筒,很风趣地说:

“主持人给我机会让我说话,我很荣幸。我不仅要讲,而且打算讲很多,结果被她一眼看出来了,给我出来了个考题,限令我讲‘两字’。

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对今天活动的圆满成功表示——祝贺。你看,‘祝贺’可不就两个字?”

时隔多年,作家在书中写道:这位嘉宾巧妙地替我解了围,确实让我感激到现在。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难堪的时候。

能够细心地替别人解围,也是高情商的表现。

有时候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便能让人心生感激。3. 懂得将心比心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所有的高情商,背后都是一种善良。”

让人舒服的人,只不过是懂得将心比心,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我始终相信,只有心里装着别人,说话做事才会体贴周到。

反之,心中只有自己的人,常常会让别人陷入难堪。

想要更好地理解别人,不妨试着换位思考。

将心比心,终得人心。▽看过一段话说:“能够让人舒服,是因为有足够的实力,胸中有沟壑,腹里有乾坤,心中有爱,眼里才会有温柔。”

余生,愿我们都能成为这样豁达而温柔的人。

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

说话有节制,做事有分寸,心中有他人。

终有一天会发现,让别人舒服,也是让自己舒服。

马云被约谈,喝的什么“茶”?

刚刚在外滩春风得意马蹄疾的马云,似乎捅了一个马蜂窝。

1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等四部门,对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等人进行了监管约谈。

与此同时,11月2日晚间,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开始征求意见,新规对注册地、资本金、纳税额、杠杆率等一系列硬性要求。

一时之间,大量的资讯瞬间涌入,搞得大家都是稀里糊涂。

这里,政事堂带大家重新梳理一下时间线。

一方面,昨夜出台的小贷管理办法是需要调集大批人手并征集各方意见的,作为小贷行业一超多强中的“一超”,蚂蚁不可能不事先知晓里面的内容。

因此,马云在外滩炮轰巴塞尔老年人以及银行当铺思想,大概率就是针对这个小贷管理办法,希望携舆论之力,降低监管的门槛,谋求蚂蚁的利益最大化。

毕竟,监管对杠杆的容忍每抬高一寸,都是几十个亿的利润。

另一方面,进入到11月,重要的内容和事件一般都会等到3号美国大选之后颁布,而小贷办法愣是抢在美选和蚂蚁IPO之前公示,多半是被人强制提前了。

毕竟,蚂蚁捆绑了那么多的利益集团,如果公事儿公办的话,没谁愿意去触这个霉头,在或可之间的几天内,跟这个万亿巨头找不自在。

所以,重新缕一下时间线,猜测一下剧情。

蚂蚁马云知道了小贷管理办法,并对其内容不满,选择了携蚂蚁上市之威,在外滩炮轰巴塞尔老年人和银行当铺思想,要求放松监管。

几天后,金融委在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尊重国际共识(巴塞尔)以及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网贷)。

随后,晚上公布的网络小贷办法,就是沿着巴塞尔逻辑和全面监管思路出台的,放贷不能超过其净资产的4倍,联合贷款出资比例不能低于30%。

尤其从蚂蚁集团随后的回应中,监管层“稳妥创新、拥抱监管、服务实体、开放共赢”的十六字指导方针,对蚂蚁并不太友好。

稳妥创新必然是对其激进创新(杠杆率)的限制,拥抱监管更不用说是戴上了紧箍咒,服务实体意味着要加大高风险低收益的ToB业务在总业务中的比重,开放则意味着要遏制其已经形成的垄断地位。

考虑到在上市前夜搞出来这么个玩意,必然会大幅降低市场的预期与狂热,让马云通过IPO拉拢更多同盟军的战略受到挫折。

因此,从短期来说,是对马云的一个巨大的利空。

如果上天能够给马云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他一定会在外滩闭上自己的那张嘴,或者说点违心的话。

当然,虽然短期利空,但从长远来看,对于马云来说却是一种利好。

就像拼多多通过补贴经销商,来抢天猫建立起来的合作关系与客户。所有的弯道超车,依靠的多半都是不合规手段抓住窗口期实现爆发式的增长。

可是,这一波的规则既然确定了,那么根据市场化的公平原则,在后面追蚂蚁的企业必然也要遵循着同样的规定。

而这些后来者,不仅没有跟蚂蚁一样分享到不规范时期累积期攒下的红利,更难以像蚂蚁这样,搞出来全球最大的IPO募集到巨大的资金来补充资本。

结果,在利滚利的复利机制之下,反而会被马云丢的越来越远。

这就像严格执行碳排放,不发达国家就永远无法实现工业化,严格执行知识产权,发展中国家永远也无法追上发达国家。房地产的三道监管红线划出来之后,三线房地产商也永远都冲不到第一集团。

毕竟,混乱才是阶梯,秩序不是。

而从淘宝开始一路搞颠覆的马云,此刻想要拿起万钧的金箍棒,大概也将戴上紧箍咒。

马已今服,成为秩序的一员。